比色测氨氮,用得最多的不是纳氏试剂,而是“绿色版”——水杨酸法氨氮试剂。它不含剧毒汞盐,却能把0.01 mg/L的氨氮变成醒目的蓝绿色,15分钟完成显色。秘诀全在显色液里那几毫升“调和汁”:每一滴成分都身兼数职,缺谁都会让蓝色“哑火”。 主角①:水杨酸钠——显色“骨架”
水杨酸本身难溶于水,换成钠盐后溶解度>50%,才能在碱性环境里与游离氨反应生成5-氨基水杨酸,进一步被氧化成蓝色的5-次氨基醌型化合物。它决定了“有没有颜色”,用量一般3%-5%;浓度太低,蓝峰吸光度线性掉30%以上。
主角②:次氯酸钠——氧化“点火器”
蓝绿色不是氨直接给的,而是5-氨基水杨酸被次氯酸氧化后的共轭双键扩展结果。市售次氯酸钠有效氯5%左右,工作液需稀释到0.2%-0.3%;氯量过高,副反应把色素进一步漂白,背景反而下降。显色液通常加0.1 mL,10秒内就能见颜色“冒头”。
配角③:柠檬酸钠——掩蔽“保镖”
水体中Ca²⁺、Mg²⁺在pH=12.5的碱性环境里会生成絮状氢氧化物,吸附色素导致读数偏低。柠檬酸钠5%能与硬度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,把浑浊度压到0.2 NTU以下,保证比色皿里“清澈见蓝”。
配角④:氢氧化钠——pH“地基”
反应要求pH 12-13,OH⁻不仅推动NH₄⁺→NH₃,还保证水杨酸以酚盐形式存在。NaOH浓度通常0.2 mol/L;过低,峰高下降;过高,次氯酸自身分解加速,空白吸光度蹿升0.04 A。
注意:显色液最好现配现用,硝普钠见光分解会使空白变粉;次氯酸钠开瓶后有效氯每天降1%,两周后就得换。只要比例对、顺序加(先碱后氯再硝普),蓝色就能稳稳出现,让微量氨氮“一眼现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