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电话

19945669648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新闻中心  >  对多参数水质检测仪的采样周期应注意些什么?

对多参数水质检测仪的采样周期应注意些什么?

更新时间:2025-10-20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1
  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可在默认时间内刷新数据,看起来“很勤奋”,可一天下来的上万组数里,一半是没用的“抖动”。采样周期设得太密,徒增存储、耗电和后期清洗成本;设得太稀,又可能错过污染峰。怎样才算“刚刚好”?先得弄清三个时间尺度。
  一、水体自己“变脸”有多快?
  潮汐河道——盐度、溶解氧半天内高低差3倍,周期宜10–15 min;
  富营养化景观湖——藻类光合午休效应让pH午后2 h内抬升0.5,想抓住峰值,周期≤30 min;
  地下饮用水源——水温年变幅<2℃,每天采2点已足够。
  先查历史数据或做24 h预演,把“自然节拍”摸准,再决定探头多久“眨一次眼”。
  二、传感器“体力”能跟多久?
  电导率、温度探头无耗材,可连刷;光学溶解氧膜帽45天就开始老化,频繁点亮会加快荧光淬灭;氨气敏电极每测一次需0.2 mL内充液,周期5 min时一瓶试剂7天见底。把“耗材预算”写进方案:免试剂固态传感器最短1 min。需要显色试剂的比色模块→≥2 h,否则需两周换一次试剂盒。
  三、四步口诀,现场30秒搞定
  1.看水体:流动水15 min,静水30 min,雨后加密到5 min;
  2.问探头:有试剂≥2 h,免试剂1 min,膜法溶解氧≤15 min;
  3.算流量:2 G卡15 min上报,4 G可5 min,NB-IoT一天发4次;
  4.留余量:把周期再放宽20%,给后期“调密”留空间,避免重返现场。
  四、别忽视“时间戳对齐”
  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常带多个探头,各自响应时间不同,若统一按“整点”采样,氨氮实际测的是两分钟前的水,拼接后会出现“峰错位”。办法是提前触发:设温度、电导为“哨兵”,它们先到点,延迟120 s再统一存盘,保证所有数据是“同一口水”。
扫码关注

传真:

邮箱:30507256@qq.com

地址:上海奉贤区南奉公路8519号7K

版权所有©2025 上海易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备案号:沪ICP备18015300号-1    sitemap.xml    管理登陆  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